3.5 热气溶胶预制灭火系统
3.5.1 热气溶胶预制灭火系统的灭火设计密度不应小于灭火密度的1.3倍。
3.5.2 S型和K型热气溶胶灭固体外貌火灾的灭火密度为100g/m3。
3.5.3 通讯机房和电子盘算机房等场合的电气设备火灾,S型热气溶胶的灭火设计密度不应小于130g/m3。
3.5.4 电缆隧道(夹层、井)及自备发电机房火灾,S型和K型热气溶胶的灭火设计密度不应小于140g/m3。
3.5.5 在通讯机房、电子盘算机房等防护区,灭火剂喷放时间不应大于90s,喷口温度不应大于150℃;在其他防护区,喷放时间不应大于120s,喷口温度不应大于180℃。
解释与实践应用:气溶胶灭火装置分冷气溶胶灭火装置与热气溶胶灭火装置。冷气溶胶灭火装置实际就是超细干粉灭火装置。热气溶胶灭火装置分担网式热气溶胶灭火系统和热气溶胶预置灭火系统两种,本规范中只能接纳热气溶胶预制灭火系统,也叫热气溶胶柜式灭火装置。
热气溶胶预置灭火系统是气溶胶爆发剂通过燃烧反应爆发固气混淆的灭火剂。通常由引发器、冷却装置、反响元件(温度感应元件)、外壳及与之配套的火灾探测装置和控制装置组成。产品行业标准划定,落地式热气溶胶灭火装置出口温度不得大于100℃;吸顶式热气溶胶装置出口温度不得大于200℃。装置喷口处应无明火和火星,装置喷射结束后,外壳不应变形、烧穿或壳体外貌引燃现象。所以热气溶胶灭火装置使用时正前方和背面、侧面不应安排设备、物品、距离宜大于1m,不得用于;ひ兹家妆『,建议不宜应用于;じ呔璞负驼涔笪锲烦『。
3.5.6 S型和K型热气溶胶对其他可燃物的灭火密度应经试验确定。
3.5.7 其他型热气溶胶的灭火密度应经试验确定。
3.5.8 灭火浸渍时间应切合下列划定:
1 木材、纸张、织物等固体外貌火灾,应接纳20min;
2 通讯机房、电子盘算机房等防护区火灾及其它固体外貌火灾,应接纳10min。
3.5.9 设计用量应按下式盘算:

式中 | W—— | 灭火剂设计用量(kg); |
C2—— | 灭火设计密度(kg/m3); | |
KV—— | 防护区净容积(m3); | |
V—— | 容积修正系数。<500m3,V=1.0;500m3≤<1000m3,V=1.1;≥1000m3,V=1.2。 |
解释与实践应用:热气溶胶预置灭火系统由于气溶胶灭火剂出口压力很低,喷射距离约莫为1~2m,喷放较慢,因此保存灭火剂在防护区扩散较慢的问题。在较大的;た占淠,为了使气溶胶灭火剂以合理的速度进行扩散,除了合理均匀安排灭火装置外,适当的增加灭火剂浓度也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步伐。所以在设计用量盘算中引入了容积修正系数Kv,故各气溶胶生产厂家灭火效果均不相同,Kv的取值是凭据试验与盘算得出的。大大都热气溶胶生产厂家一般在100M3左右空间做试验,很少在大于500M3空间做A、B类灭火试验。若用户在大防护区接纳热气溶胶灭火装置,应要求制造商提供不小于该防护区容积下的A、B类灭火试验***检验报告。
4. 系统组件
4.1 一般划定
4.1.1 贮存装置应切合下列划定:
1 管网系统的贮存装置应由贮存容器、容器阀和集流管等组成;七氟丙烷和IG541预制灭火系统的贮存装置,应由贮存容器、容器阀等组成;热气溶胶预制灭火系统的贮存装置应由爆发剂罐、引发器和;は(壳)体等组成。
2 容器阀和集流管之间应接纳挠性连接。贮存容器和集流管应接纳支架牢固。
解释与实践应用:挠性连接管也叫高压连接软管一端连接灭火剂贮存容器阀(瓶头阀)出口,另一端与集流管上的液流单向阀相连,起转向连接,输送灭火剂及减少气体释放时引起震动、攻击的作用。高压连接软管有两种结构:一种是软管两端是钢结构接头,其中一个接头是90゜,挠性软管部分在中间直管部分,该结构高压连接软管高度偏向调理量很小,连接密封性能差。另一种高压连接软管两端是短距离的钢接头,挠性软管长度可在x、y轴两偏向任意调理,连接密封性能较好。
3 贮存装置上应设耐久的牢固铭牌,并应标明每个容器的编号、容积、皮重、灭火剂名称、充装量、充装日期和充压压力等。
4 管网灭火系统的贮存装置宜设在专用储瓶间内。储瓶间宜靠近防护区,并应切合建筑物耐火品级不低于二级的有关划定及有关压力容器存放的划定,且应有直接通向室外或疏散走道的出口。储瓶间和设置预制灭火系统的防护区的情况温度应为-10℃~50℃。
5 贮存装置的安排,应便于操作、维修及制止阳光照射。操作面距墙面或两操作面之间的距离,不宜小于1.0m,且不应小于贮存容器外径的1.5倍。
解释与实践应用:本条主要指有管网灭火系统瓶组间和预置灭火系统(柜式灭火装置)对灭火剂贮存装置操作距离的要求,一般不宜小于1m,*小不应小于0.6m,目前海内灭火系统使用量较多,但直径*大的七氟丙烷贮存钢瓶,150L、180L时直径为φ400mm。
4.1.2 贮存容器、驱动气体储瓶的设计与使用应切合国家现行《气瓶**监察规程》及《压力容器**技术监察规程》的划定。
4.1.3 贮存装置的贮存容器与其它组件的公称事情压力,不应小于在*高情况温度下所蒙受的事情压力。
解释与实践应用:受压零部件的公称事情压力应即是或大于该零部件的*高事情压力。该零部件的水压强度试验压力为*大事情压力的1.5倍,密封性能试验压力值一般为*大事情压力的1~1.1倍。水压强度试验压力是包管零部件**性能,密封性能试验压力是确保产品密封性能和质量的。
4.1.4 在贮存容器或容器阀上,应设**泄压装置和压力表。组合分派系统的集流管,应设**泄压装置。**泄压装置的行动压力,应切合相应气体灭火系统的设计划定。
解释与实践应用:依据压力容器与消防产品有关规范和标准,零部件事情压力大于即是2.5MPa以上,均应设置**装置。**装置有两种:一种是可复位(弹簧)式;另一种是膜片式。气体灭火系统产品上接纳的**装置是膜片式。**泄放装置的行动压力值不应小于1.25倍*大事情压力,但不应大于该部件*大事情压力1.5倍试验压力值的95%。这样才华确保受压零部件的**性能。
4.1.5 在通向每个防护区的灭火系统主管道上,应设压力讯号器或流量讯号器。
解释与实践应用:压力讯号器或流量讯号器装置位置有两种:一种是有管网独立灭火系统,可装置到集流管或通向防护区的主干管上;另一种是有管网组合分派气体灭火系统,各压力讯号器或流量讯号器只能装置在各选择阀出口处。该两部件有以下作用:一是确认本系统是否真正启动,灭火剂是否流向了起火的防护区管网;二是用其信号操作;で摹捌逭谑头拧本嬷甘久诺,禁止人员进入已实施灭火的;で。
4.1.6 组合分派系统中的每个防护区应设置控制灭火剂流向的选择阀,其公称直径应与该防护区灭火系统的主管道公称直径相等。
选择阀的位置应靠近贮存容器且便于操作。选择阀应设有标明其事情防护区的恒久性铭牌。
4.1.7 喷头应有型号、规格的恒久性标识。设置在有粉尘、油雾等防护区的喷头,应有防护装置。
4.1.8 喷头的安排应满足喷放后气体灭火剂在防护区内均匀漫衍的要求。当;すぞ呤艨扇家禾迨,喷头射流偏向不应朝向液体外貌。
4.1.9 管道及管道附件应切合下列划定:
1 输送气体灭火剂的管道应接纳无缝钢管。其质量应切合现行国家标准《输送流体用无缝钢管》GB/T8163、《高压锅炉用无缝钢管》GB5310等的划定。无缝钢管内外应进行防腐处理,防腐处理宜接纳切合环保要求的方法。
解释与实践应用:气体灭火剂自己没有腐化性,平时管网内是干管,气体灭火剂可用几秒或几十秒时间快速通过洞开式管道,但为了**可靠,考虑情况条件对管道的腐化,对钢质钢管和钢管管路附件也应进行内外镀锌钝化等防腐方法处理。镀锌层应做到完满、均匀、平滑。建议对气体灭火系统输送管道只做气压密封性试验,不然管道内的水很难排净,时间长了容易生锈,梗塞喷嘴出口,建议喷嘴上喷孔口直径设计制造应大于φ3mm。
2 输送气体灭火剂的管道装置在腐化性较大的情况里,宜接纳不锈钢管。其质量应切合现行国家标准《流体输送用不锈钢无缝钢管》GB/T14976的划定。
3 输送启动气体的管道,宜接纳铜管,其质量应切合现行国家标准《拉制铜管》GB1527的划定。
4 管道的连接,当公称直径小于或即是80mm时,宜接纳螺纹连接;大于80mm时,宜接纳法兰连接。钢制管道附件应内外防腐处理,防腐处理宜接纳切合环保要求的方法。使用在腐化性较大的情况里,应接纳不锈钢的管道附件。
4.1.10 系统组件与管道的公称事情压力,不应小于在*高情况温度下所蒙受的事情压力。
4.1.11 系统组件的特性参数应由国家法定检测机构验证或测定。
4.2 七氟丙烷灭火系统组件专用要求
4.2.1 贮存容器或容器阀以及组合分派系统集流管上的**泄压装置的行动压力,应切合下列划定:
1 贮存容器增压压力为2.5MPa时,应为5.0±0.25MPa(表压);
2 贮存容器增压压力为4.2MPa,*大充装量为950kg/m3时,应为7.0±0.35MPa(表压);*大充装量为1120kg/m3时,应为8.4±0.42MPa(表压);
3 贮存容器增压压力为5.6MPa时,应为10.0±0.5MPa(表压)。
解释与实践应用:规范中的4.2.1条中不切合GA400-2002《气体灭火系统零部件性能要求和试验要领》标准中第5.10.1条要求,2.5MPa贮存容器上的容器阀泄放行动压力应为5.3~6.0MPa;4.2MPa贮存容器上的容器阀和集流管上的**阀泄放行动压力应为8.4~9.6MPa;5.6MPa的**阀泄压行动压力应为10.4~12.0MPa。
4.2.2 增压压力为2.5MPa的贮存容器宜接纳焊接容器;增压压力为4.2MPa的贮存容器,可接纳焊接容器或无缝容器;增压压力为5.6MPa的贮存容器,应接纳无缝容器。
4.2.3 在容器阀和集流管之间的管道上应设单向阀。
解释与实践应用:设置在容器阀与集流管间的阀叫液流单向阀,每一个灭火剂贮存容器均应配备一个。它有两个作用:一是控制灭火剂的流向;二是避免A灭火剂贮存容器内的灭火剂流入B中或其他的贮存容器内,增加气体灭火系统灭火剂的剩余量。在这里也说明一下,另一种单向阀是装置在有管网灭火系统中的启动管道上,它叫气流单向阀。气流单向阀有两个作用:一个是装置在启动管道某一点的位置时,决定启动几多灭火剂贮存容器;二是控制启动气体流向,控制着开启与不应开启的阀门与装置。如:其它选择阀和启动装置。
4.3 IG541混淆气体灭火系统组件专用要求
4.3.1 贮存容器或容器阀以及组合分派系统集流管上的**泄压装置的行动压力,应切合下列划定:
1 **充压(15.0MPa)系统,应为20.7±1.0MPa(表压);
2 二级充压(20.0MPa)系统,应为27.6±1.4MPa(表压)。
4.3.2 贮存容器应接纳无缝容器。
4.4 热气溶胶预制灭火系统组件专用要求
4.4.1 一台以上灭火装置之间的电启动线路应接纳串联连接。
4.4.2 每台灭火装置均应具备启动反响功效。
解释与实践应用:热气溶胶预置灭火系统启动将释放出大宗的热量,装置内部温度将急剧快速升高,一般在装置内部设置感温器件,反响该装置是否启动信号。
5. 操作与控制
5.0.1 接纳气体灭火系统的防护区,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其设计应切合现行国家标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的划定,并应选用灵敏度级别高的火灾探测器。
5.0.2 管网灭火系统应设自动控制、手动控制和机械应急操作三种启动方法。预制灭火系统应设自动控制和手动控制两种启动方法。
5.0.3 接纳自动控制启动方法时,凭据人员**撤离防护区的需要,应有不大于30s的可控延迟喷射;关于平时无人事情的防护区,可设置为无延迟的喷射。
5.0.4 灭火设计浓度或实际使用浓度大于无毒性反应浓度(NOAEL浓度)的防护区和接纳热气溶胶预制灭火系统的防护区,应设手动与自动控制的转换装置。当人员进入防护区时,应能将灭火系统转换为手动控制方法;当人员离开时,应能恢复为自动控制方法。防护区内外应设手动、自动控制状态的显示装置。
5.0.5 自动控制装置应在接到两个独立的火灾信号后才华启动。手动控制装置和手动与自动转换装置应设在防护区疏散出口的门外便于操作的地方,装置高度为中心点距地面1.5m;涤辈僮髯爸糜ι柙诖⑵考淠诨蚍阑で枭⒊隹诿磐獗阌诓僮鞯牡胤。
5.0.6 气体灭火系统的操作与控制,应包括对开口关闭装置、通风机械和防火阀等设备的联动操作与控制。
5.0.7 设有消防控制室的场合,各防护区灭火控制系统的有关信息,应传送给消防控制室。
5.0.8 气体灭火系统的电源,应切合现行国家有关消防技术标准的划定;接纳气动力源时,应包管系统操作和控制需要的压力和气量。
解释与实践应用:依据有关规范和产品标准划定,气体灭火系统的气体控制器输出电压应是DC24±3V,输出电流一般是1A。有管网气体灭火系统或预置灭火系统(柜式气体灭火装置)气体启动装置上装置的电磁铁,使用*多的有两种,一种是45N电磁铁,一种是70N电磁铁。经本公司技术人员检测,45N电磁铁,电阻值为18~20Ω,吸适时*小电流值约为750mA;70N电磁铁电阻值为18~20Ω,吸适时*小电流值约为800mA。
气体灭火系统分预置灭火系统(柜式气体灭火系统)和有管网气体灭火系统。预置灭火系统有两种启动方法:一种是电磁铁直接启动灭火剂贮存容器;另一种是电磁铁先启动气瓶,气瓶中驱动气体再启动灭火剂贮存容器,这种气动源压力基本上均可包管。一个防护区接纳多台预制灭火系统(柜式气体灭火装置)时,每台应包管电磁铁的额定启动电流不应小于1A,并接纳并联连接。
有管网气体灭火系统启动方法有两种:**种是驱动气体源与灭火剂贮存容器独立离开,**种是没有单独的驱动气体源,灭火剂贮存容器既是灭火剂瓶又是驱动气体源瓶。**种此结构使用*多,它的优点是:启动可靠,气体气动装置中驱动气体释放后,能够长时间贮保存启动管道和容器阀(瓶头阀)的启动汽缸内,驱动气体气源富足;缺点是连接结构庞大,连接接头多、密封性差。依据几年来对各个制造气体厂家产品及技术资料的收集,没有一家明确气体启动装置容积是几多时,启动几多台灭火剂贮存容器。现将本公司这方面试验结果和经验介绍给列位同仁,供参考。
启动管路密封性与压力值试验,将82个IG541混淆气体气动装置串联,DN6启动管道总长度82m,一端与4升6MPa启动瓶组相连,经检测启动管路各接头螺母已旋紧,共计234处,启动电磁铁,4S时启动管道压力值P=1.8MPa;10S时P=2.5MPa;15S时抵达*大值P=2.8MPa;由2.8MPa降到1.8MPa所需时间为90S(1.8MPa~2.8MPa均能启动各瓶头阀)。建议4L和8L气体气动装置启动灭火装置启动灭火剂贮存容器划分小于即是40瓶组与80瓶组,大于80瓶应接纳容积更大的气体启动瓶组或设计其他气体增补结构装置,这样才华确保有管网气体灭火系统中各灭火剂贮存容器可靠启动。
有管网气体灭火系统**种启动方法是将灭火剂储瓶贮存容器中的灭火剂气体作为驱动气体,该瓶组容器阀上装置电磁铁,叫主动瓶,卖力启动其它瓶组容器阀上不装置电磁铁灭火剂贮存容器,该贮存容器叫被动瓶组。这种启动方法具有以下优点:启动管路连接简单、快捷;管网结构少、简洁美观。缺点:驱动气体不可恒久贮保存启动管道内,选择阀、各灭火剂贮存容器开启不可靠;一套气体灭火系统中,灭火剂储瓶一般不宜凌驾8个,主要用于七氟丙烷系统中;气体灭火系统各瓶组启动时间纷歧致,有效喷射时间偏长,灭火效果降低;谏鲜鋈钡,目前这种结构很少接纳。
5.0.9 组合分派系统启动时,选择阀应在容器阀开启前或同时翻开。
解释与实践应用:目前海内有两种类型选择阀:
**种是气动启动方法,无需电源,使用较多。这种结构启动气缸有两种结构:**种是启动气体通过选择阀汽缸体,先开启选择阀后,启动气体方能通过汽缸体内流向启动管道,开启相对应的各灭火剂贮存容器,这种选择阀开起作用力和开启事情压力小,开启可靠。灭火剂流经选择阀滞后时间约为1S左右。及格的选择阀手动开启作用力小于即是150N,正?羰虑檠沽ξ0.5~1.2MPa,*大开启压力将抵达1.6~2.0MPa。这种选择阀开启前阀瓣上没有灭火剂气体作用,所以开启事情压力较小,开启可靠。**种是启动气体欠亨过选择阀气缸,在流向选择阀时,也同时流向相对应的各灭火剂贮存容器,这种选择阀开启作用力和开启压力大,开启没有前一种可靠,灭火剂流经选择阀滞后时间小于1S。
**种电磁铁式启动方法,需要电源,使用量较少。这种结构选择阀开启作用力和事情压力较大,开启可靠性比气动启动方法选择阀差。
5. **要求
6.0.1 防护区应有包管人员在30s内疏散完毕的通道和出口。
6.0.2 防护区内的疏散通道及出口,应设应急照明与疏散指示标记。防护区内应设火灾声报警器,须要时,可增设闪光报警器。防护区的入口处应设火灾声、光报警器和灭火剂喷放指示灯,以及防护区接纳的相应气体灭火系统的恒久性标记牌。灭火剂喷放指示灯信号,应坚持到防护区通风换气后,以手动方法解除。
6.0.3 防护区的门应向疏散偏向开启,并能自行关闭;用于疏散的门必须能从防护区内翻开。
6.0.4 灭火后的防护区应通风换气,地下防护区和无窗或设牢固窗扇的地上防护区,应设置机械排风装置,排风口宜设在防护区的下部并应直通室外。
6.0.5 储瓶间的门应向外开启,储瓶间内应设应急照明;储瓶间应有良好的通风条件,地下储瓶间应设机械排风装置,排风口应设在下部,可通过排风管排出室外。
6.0.6 经过有爆炸危险及变电、配电室等场合的管网、壳体等金属件应设防静电接地。
6.0.7 有人事情防护区的灭火设计浓度或实际使用浓度,不应大于有毒性反应浓度(LOAEL浓度),该值应切合本规范附录G的划定。
6.0.8 防护区内设置的预制灭火系统的充压压力不应大于2.5MPa。
6.0.9 灭火系统的手动控制与应急操作应有避免误操作的警示显示与步伐。
6.0.10 热气溶胶灭火系统装置的喷口前1.0m内,装置的背面、侧面、顶部0.2m内不应设置或存放设备、器具等。
6.0.11 设有气体灭火系统的场合,宜配置空气呼吸器。
附录A 灭火浓度和惰化浓度
七氟丙烷灭火浓度 表A-1
可燃物 | 灭火浓度(%) | 可燃物 | 灭火浓度(%) |
甲烷 | 6.2 | 异丙醇 | 7.3 |
乙烷 | 7.5 | 丁醇 | 7.1 |
丙烷 | 6.3 | 甲乙酮 | 6.7 |
庚烷 | 5.8 | 甲基异丁酮 | 6.6 |
正庚烷 | 6.5 | 丙酮 | 6.5 |
**** | 10.1 | 环戊酮 | 6.7 |
甲苯 | 5.1 | 四氢呋喃 | 7.2 |
二甲苯 | 5.3 | 吗啉 | 7.3 |
乙腈 | 3.7 | 汽油(无铅,7.8%乙醇) | 6.5 |
乙基醋酸脂 | 5.6 | 航空燃料汽油 | 6.7 |
丁基醋酸脂 | 6.6 | 2号柴油 | 6.7 |
甲醇 | 9.9 | 喷气式发动机燃料(-4) | 6.6 |
乙醇 | 7.6 | 喷气式发动机燃料(-5) | 6.6 |
乙二醇 | 7.8 | 变压器油 | 6.9 |
七氟丙烷惰化浓度 表A-2
可燃物 | 惰化浓度(%) |
甲烷 | 8.0 |
二氯甲烷 | 3.5 |
1.1-二氟乙烷 | 8.6 |
1-氯-1.1-二氟乙烷 | 2.6 |
丙烷 | 11.6 |
1-丁烷 | 11.3 |
戊烷 | 11.6 |
乙烯氧化物 | 13.6 |
IG541混淆气体灭火浓度 表A-3
可燃物 | 灭火浓度(%) | 可燃物 | 灭火浓度(%) |
甲烷 | 15.4 | 丙酮 | 30.3 |
乙烷 | 29.5 | 丁酮 | 35.8 |
丙烷 | 32.3 | 甲基异丁酮 | 32.3 |
戊烷 | 37.2 | 环己酮 | 42.1 |
庚烷 | 31.1 | 甲醇 | 44.2 |
正庚烷 | 31.0 | 乙醇 | 35.0 |
辛烷 | 35.8 | 1-丁醇 | 37.2 |
乙烯 | 42.1 | 异丁醇 | 28.3 |
醋酸乙烯脂 | 34.4 | 普通汽油 | 35.8 |
醋酸乙脂 | 32.7 | 航空汽油100 | 29.5 |
二乙醚 | 34.9 | Avtur(Jet A) | 36.2 |
石油醚 | 35.0 | 2号柴油 | 35.8 |
甲苯 | 25.0 | 真空泵油 | 32.0 |
乙腈 | 26.7 |
IG541混淆气体惰化浓度 表A-4
可燃物 | 惰化浓度(%) |
甲烷 | 43.0 |
丙烷 | 49.0 |
海拔高度修正系数 表B
海拔高度(m) | 修正系数 |
-1000 | 1.130 |
0 | 1.000 |
1000 | 0.885 |
1500 | 0.830 |
2000 | 0.785 |
2500 | 0.735 |
3000 | 0.690 |
3500 | 0.650 |
4000 | 0.610 |
4500 | 0.565 |
充压压力为2.5MPa(表压)时的七氟丙烷系统的等效孔口单位面积喷射率 表C-1
喷头入口压力 MPa(**压力) | 喷射率 kg/(s·cm2) | 喷头入口压力 MPa(**压力) | 喷射率 kg/(s·cm2) |
2.1 | 4.67 | 1.3 | 2.86 |
2.0 | 4.48 | 1.2 | 2.58 |
1.9 | 4.28 | 1.1 | 2.28 |
1.8 | 4.07 | 1.0 | 1.98 |
1.7 | 3.85 | 0.9 | 1.66 |
1.6 | 3.62 | 0.8 | 1.32 |
1.5 | 3.38 | 0.7 | 0.97 |
1.4 | 3.13 | 0.6 | 0.62 |
注:等效孔口流量系数为0.98
充压压力为4.2MPa(表压)时的七氟丙烷系统的等效孔口单位面积喷射率 表C-2
喷头入口压力 MPa(**压力) | 喷射率 kg/(s·cm2) | 喷头入口压力 MPa(**压力) | 喷射率 kg/(s·cm2) |
3.4 | 6.04 | 1.6 | 3.50 |
3.2 | 5.83 | 1.4 | 3.05 |
3.0 | 5.61 | 1.3 | 2.80 |
2.8 | 5.37 | 1.2 | 2.50 |
2.6 | 5.12 | 1.1 | 2.20 |
2.4 | 4.85 | 1.0 | 1.93 |
2.2 | 4.55 | 0.9 | 1.62 |
2.0 | 4.25 | 0.8 | 1.27 |
1.8 | 3.90 | 0.7 | 0.90 |
注:等效孔口流量系数为0.98
充压压力为5.6MPa(表压)时的七氟丙烷系统的等效孔口单位面积喷射率 表C-3
喷头入口压力 MPa(**压力) | 喷射率 kg/(s·cm2) | 喷头入口压力 MPa(**压力) | 喷射率 kg/(s·cm2) |
4.5 | 6.49 | 2.0 | 4.16 |
4.2 | 6.39 | 1.8 | 3.78 |
3.9 | 6.25 | 1.6 | 3.34 |
3.6 | 6.10 | 1.4 | 2.81 |
3.3 | 5.89 | 1.3 | 2.50 |
3.0 | 5.59 | 1.2 | 2.15 |
2.8 | 5.36 | 1.1 | 1.78 |
2.6 | 5.10 | 1.0 | 1.35 |
2.4 | 4.81 | 0.9 | 0.88 |
2.2 | 4.50 | 0.8 | 0.40 |
注:等效孔口流量系数为0.98
喷头规格和等效孔口面积 表D
喷头规格代号 | 等效孔口面积(cm2) |
8 | 0.3168 |
9 | 0.4006 |
10 | 0.4948 |
11 | 0.5987 |
12 | 0.7129 |
14 | 0.9697 |
16 | 1.267 |
18 | 1.603 |
20 | 1.979 |
22 | 2.395 |
24 | 2.850 |
26 | 3.345 |
28 | 3.879 |
注:扩充喷头规格,应以等效孔口的单孔直径0.79375mm倍数设置。
附录E IG541系统管道压力系数和密度系数
**充压(15MPa)IG541系统的管道压力系数和密度系数 表E-1
压力(MPa,**压力) | (10-1MPa·kg/m3) | |
3.7 | 0 | 0 |
3.6 | 61 | 0.0366 |
3.5 | 120 | 0.0746 |
3.4 | 177 | 0.114 |
3.3 | 232 | 0.153 |
3.2 | 284 | 0.194 |
3.1 | 335 | 0.237 |
3.0 | 383 | 0.277 |
2.9 | 429 | 0.319 |
2.8 | 474 | 0.363 |
2.7 | 516 | 0.409 |
2.6 | 557 | 0.457 |
2.5 | 596 | 0.505 |
2.4 | 633 | 0.552 |
2.3 | 668 | 0.601 |
2.2 | 702 | 0.653 |
2.1 | 734 | 0.708 |
2.0 | 764 | 0.766 |
二级充压(20MPa)IG541系统的管道压力系数和密度系数表E-2
压力(MPa,**压力) | (10-1MPa·kg/m3) | |
4.6 | 0 | 0 |
4.5 | 75 | 0.0284 |
4.4 | 148 | 0.0561 |
4.3 | 219 | 0.0862 |
4.2 | 288 | 0.114 |
4.1 | 355 | 0.144 |
4.0 | 420 | 0.174 |
3.9 | 483 | 0.206 |
3.8 | 544 | 0.236 |
3.7 | 604 | 0.269 |
3.6 | 661 | 0.301 |
3.5 | 717 | 0.336 |
3.4 | 770 | 0.370 |
3.3 | 822 | 0.405 |
3.2 | 872 | 0.439 |
3.08 | 930 | 0.483 |
2.94 | 995 | 0.539 |
2.8 | 1056 | 0.595 |
2.66 | 1114 | 0.652 |
2.52 | 1169 | 0.713 |
2.38 | 1221 | 0.778 |
2.24 | 1269 | 0.847 |
2.1 | 1314 | 0.918 |
**充压(15MPa)IG541系统的等效孔口单位面积喷射率 表F-1
喷头入口压力(MPa,**压力) | 喷射率(kg/(s.cm2)) |
3.7 | 0.97 |
3.6 | 0.94 |
3.5 | 0.91 |
3.4 | 0.88 |
3.3 | 0.85 |
3.2 | 0.82 |
3.1 | 0.79 |
3.0 | 0.76 |
2.9 | 0.73 |
2.8 | 0.70 |
2.7 | 0.67 |
2.6 | 0.64 |
2.5 | 0.62 |
2.4 | 0.59 |
2.3 | 0.56 |
2.2 | 0.53 |
2.1 | 0.51 |
2.0 | 0.48 |
注:等效孔口流量系数为0.98
二级充压(20MPa)IG541系统的等效孔口单位面积喷射率 表F-2
喷头入口压力(MPa,**压力) | 喷射率(kg/(s.cm2)) |
4.6 | 1.21 |
4.5 | 1.18 |
4.4 | 1.15 |
4.3 | 1.12 |
4.2 | 1.09 |
4.1 | 1.06 |
4.0 | 1.03 |
3.9 | 1.00 |
3.8 | 0.97 |
3.7 | 0.95 |
3.6 | 0.92 |
3.5 | 0.89 |
3.4 | 0.86 |
3.3 | 0.83 |
3.2 | 0.80 |
3.08 | 0.77 |
2.94 | 0.73 |
2.8 | 0.69 |
2.66 | 0.65 |
2.52 | 0.62 |
2.38 | 0.58 |
2.24 | 0.54 |
2.1 | 0.50 |
注:等效孔口流量系数为0.98
七氟丙烷和IG541的NOAEL、LOAEL浓度 表G-1
七氟丙烷 | IG541 | |
NOAEL浓度 | 9.0% | 43% |
LOAEL浓度 | 10.5% | 52% |
七氟丙烷灭火剂技术性能 表G-2
项 目 | 技术指标 |
纯度 | ≥99.6%(质量比) |
酸度 | ≤3ppm(质量比) |
水含量 | ≤10ppm(质量比) |
不挥发残留物 | ≤0.01%(质量比) |
悬浮或沉淀物 | 不可见 |
IG541混淆气体灭火剂技术性能 表G-3
灭火剂名称 | 主要技术指标 | ||||
纯度(v/v) | 比例(%) | 氧含量 | 水含量 | ||
IG541 | Ar | >99.97% | 40±4 | <3ppm | <4ppm |
N2 | >99.99% | 52±4 | <3ppm | <5ppm | |
CO2 | >99.5% | 8+1-0.0 | <10ppm | <10ppm | |
其他身分*大含量(ppm) | 悬浮物或沉淀物 | ||||
IG541 | Ar | <10 | — | ||
N2 | |||||
CO2 |
规范用词说明
1 为便于在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区别看待,对要求严格水平差别的用词说明如下:
1.1 体现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
正面词接纳“必须”,背面词接纳“严禁”。
1.2 体现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接纳“应”,背面词接纳“不应”或“不得”。
1.3 体现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接纳“宜”,背面词接纳“不宜”。
体现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用词,接纳“可”。
2 本规范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规范执行的写法为“应切合……的划定”或“应按……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公 告
第412号
现批准《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50370—2005,自2006年5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3.1.4、 3.1.5、 3.1.15、 3.1.16、 3.2.7、 3.2.9、3.3.1、 3.3.7、 3.3.16、 3.4.1、3.4.3、3.5.1、3.5.5、4.1.3、4.1.4、4.1.8、4.1.10、5.0.2、5.0.4、5.0.8、6.0.1、6.0.3、6.0.4、6.0.6、6.0.7、6.0.8、6.0.10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计划出书社出书刊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二○○六年三月二日
*后谢谢您阅读本篇文章,同时诚挚接待您惠临本公司(北京尊龙凯时人生就是搏海鑫)网站(www.lidahaixin.com),使用本公司产品,并真诚期待您提着名贵的意见。
【1】 GB50263-2007,气体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
【2】 GA400-2002,气体灭火系统及零部件性能要求和试验要领
【3】 GA61-2001,国家灭火系统驱动、控制装置通用技术条件
【4】 GB16670-2006,柜式气体灭火装置
【5】 ISO14520-9气体灭火系统-物理性能系统设计第9部分:HFC-227ea灭火剂
【6】 ISO14520-9气体灭火系统-物理性能系统设计第15部分:IG-541灭火剂
【7】 GB50193-93二氧化碳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收稿日期:2010-06-06;修订日期:2010-08-02
作者地点:北京经济开发区荣京东街17号尊龙凯时人生就是搏
作者邮编:100176 电话:010-69508067
注:本文章和内容版权归朱劲武所有,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随意盗链、转载,如有需要转载或引用请注明作者姓名和单位名称,违者将追究执法责任。